超级农业强国 第268节
书迷正在阅读:怜惜(gl futa 调教)、采青 (百合ABO)、反派向师尊撒娇了吗、重生后怀了先帝的崽、夏夜、炮灰拿错剧本后[快穿]、今天也是钻系统漏洞的一天、矛盾体(1v1 微)、私有物、钓系美人恋综养崽
这简直是背水一战! 但是,“冰源”系列啤酒一炮而红! 自带“冰镇”效果而且价格亲民的“冰源”啤酒,和东南亚简直太配了! 炎热的气候,来上一杯“冰源”啤酒,瞬间让人觉得暑气全消。 如果还有冰镇条件,双倍清凉能让你意识到什么叫做“冷出汗来”,我靠,简直爽到炸裂! 而且,在海外布局之前,清源啤酒就对东南亚啤酒市场进行了认真的分析,针对不同的销售国家、地区之间的习惯和口味,输出差异化产品。 譬如在越南,“冰源”啤酒除了“冰”,泡沫更绵密且不容易散,啤酒香气略浓;但在菲律宾,“冰源”啤酒酒精浓度适当提高,口感略重;而在泰国,除了口感同样重一点外,多了一种微甜的口味,和偏酸辣的泰国菜非常相配…… 就这样风靡东南亚各国! 第一次在食摊上品尝到“冰源”啤酒的人无不“连吃带拿”;即使是囊中最羞涩的酒客,也要想方设法在家里屯上一箱“冰源”啤酒。 “冰源”啤酒彻底卖疯了! 经销商们蜂拥而至! “我要预定2000件啤酒,能便宜多少?” “还要个屁的折扣啊!我只要第一时间拿到货,我预定5000件……” “我现在就要交定金,怎么交?” “……” 清源啤酒在各国的产能转瞬就被预订一空,很多因为路途遥远、电话又被阻塞而“姗姗来迟”的经销商,面对着被预订一空的啤酒产能,傻眼了,然后齐齐向清源啤酒表示“强烈抗议”! 清源啤酒在各国的业务负责人纷纷致电国内总部,建议均只有一个:“扩产吧!” 这种热销现象也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 泰国《早报》惊呼:“在本地市场,一直稳居销量榜第一的大象啤酒销量出现下降,而中国啤酒的销量则大幅上升……” 《菲律宾星报》报道:“在天气尤其炎热的今夏,一款具有神奇口感的中国啤酒人气大增,成为了消费者的至爱……” 《越南青年报》:“因投产的中国啤酒厂产能有限,近日,一个食摊上,多名顾客为了争抢最后一件中国啤酒而大打出手……” …… 清源啤酒在东南亚的大获成功,让清源啤酒内事先最乐观的人都无法想象,总经理何长川更是精神极度的亢奋! 曾几何时,他哪里敢想象将中国啤酒买到海外? 但如今……“我们从战略上抢占了东盟这个新兴市场的制高点!”何长川意气风发地向集团总经理王昱业汇报战果。 王昱业翻看着清源啤酒的海外财报,露出满意的表情。 啤酒生意挣得是格局的钱。 全球来看,啤酒企业在强势市场中利润较高,在非强势市场盈利水平一般。 清源啤酒目前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称不上强势,但在畅销程度上绝对是强势得让竞争对手胆寒。 越畅销,经销商越肯加大进货力度,资金周转的速度也就越快——这一点对于快消品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据清源啤酒内部统计,在整个东南亚地区,虽然利润率只有5%,但目前几乎每天能够为公司带来的利润就高达六百万元。 当然,如今是啤酒消费的旺季,以“冰源”啤酒供不应求的现状,自然是酒“滚滚而出”,钱“滚滚而来”;但到了冬季,“冰源”啤酒反而要蛰伏了——好消息是,东南亚地区地处热带,常年气温较高,某种程度上,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淡季。 “下一步,清源啤酒是什么打算?”王昱业合上季度财报,问道。 何长川笑容微敛,认真道:“嗯,下一步,应该是在扩大生产的同时,继续培育和开拓海外市场……” 王昱业轻轻点头:“不要大意啊,东南亚的顺利开局,不过是走出国门的第一步而已,真正的国际博弈才刚开始呢!” …… 第477章 我们要有大出血的准备 国际博弈? 2010年的夏天,清源啤酒出海制造的“冰源”风暴,的确给世界啤酒格局带来了未知的变局。 当清源啤酒踏出国门之时,它的主要对手,就变成了世界级啤酒巨头。 尤其是在东南亚市场感受到清源啤酒带来的强烈冲击的行业巨头,无不将目光放到这个年轻但野心勃勃的新对手身上。 在岛国啤酒之王——朝日啤酒的集团总部,总裁小路明杉表情阴翳地看完集团的海外经营报告,长叹一声:“不妙啊!” 他抬头看向东方那个庞然大国,仿佛已经看到了一个可怕的对手正冉冉崛起! ——这不是他第一次听说清源啤酒,但绝对是第一次感受到清源啤酒带来的切肤之痛般的威胁。 去年,朝日啤酒株式会社从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手中购得中国啤酒巨头青岛啤酒19.99%的股权,为青岛啤酒的第二大股东;同年,清源啤酒成为中国啤酒之王。 他本希望借助青岛啤酒发达的销售渠道,带动朝日集团啤酒产品在中国的销售,而朝日集团也能在东南亚市场上助力青岛啤酒。 但一年下来,小路明杉发现自己真的想多了。 清源啤酒在中国国内启动高速扩张战略,拥有超过40个酒厂,有雇员总数近40000名,啤酒产量近千万吨,占中国啤酒产量的20%,将身后一众竞争者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种形势下,青啤根本力不从心;而朝日啤酒的口感风格和价格显然在中国不讨喜,连一丝波澜都没有掀起。 ——青啤的股份已然成为鸡肋,难怪百威英博放弃得这么果断。 但小路明杉还没来得及后悔,就发现清源啤酒已经将战火烧至东南亚了。 这一刻,他很想骂娘。 在国内市场日趋萎缩的背景下,日系啤酒企业无不加快向东南亚新型国进军步伐,意欲把东南亚新兴国家打造成“海外大本营”。 但现在,“海外大本营”眼看着就被中国人掀翻了——清源啤酒凭借着一款神奇的产品,拳打“地头蛇”,脚踢“过江龙”,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飙升。 小路明杉再次细细地浏览报告中对清源啤酒开疆拓土的王牌——“冰源”系列啤酒的细述,陷入了沉思。 当下,啤酒行业正进行着全球规模的垄断,这呈现出了“占椅子游戏”的状态。也就是说,现在值得并购的残留啤酒企业已经不多了。这让朝日集团非常擅于企业并购的优势无从发挥。 再说了,清源啤酒的体量已经不输于朝日了,自己当然没有这么大的胃口,但“冰源”啤酒这款产品会不会是一个机会呢? …… 在纽约东46街区和公园大道,一个很高逼格的地方,挨着jp摩根、大都会,驱车十分钟便可抵达纽交所和华尔街。 这里,是世界啤酒“老大”——百威英博真正的“总部”。 虽然百威英博的总部在比利时,但实际上,它更应该被称为一家美国公司——扒掉啤酒这层外衣,百威英博其实是一家财务公司,准确地来说,是个资本运作的公司。 要知道,资本就是个妖精,它需要吸附在一个实体上才能够榨取劳动剩余价值,嗜血壮大。如今,这个妖精盯上了清源啤酒。 “我觉得,这将是我们未来最强劲的竞争对手!”百威英博现任总裁,布里托认真地对百威英博最大的股东,巴西的传奇巨富雷曼说道。 对于东南亚经济体来说,包括人口因素在内的各种有利条件交汇在一起,强劲的啤酒消费增长前景吸引着各大啤酒巨头的垂涎,百威英博也不例外。 但现在的重点不是东南亚市场,而是在东南亚市场上展示了超强竞争力的清源啤酒。 70岁高龄的雷曼眼睛眯了眯,脑里闪过清源啤酒的资料。 04年,当英博啤酒集团的前身——英特布鲁收购了美洲饮料公司,奠定南美霸主地位的时候,清源啤酒不过是刚起步; 08年,当美国百威啤酒的母公司安海斯被他收归麾下,合并而成的百威英博公司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企业的时候,清源啤酒开始崭露头角; 又不过两年,百威英博尚未完成整合,清源啤酒却已经完成了在中国市场的进阶,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我们在中国的市场开拓情况如何?”雷曼首先问道。 “进展不畅。”布里托顿了顿,补充道:“我们在中国主打的高端和超高端市场,都遭到了清源啤酒的强势阻击。” “‘冰源’系列产品,我们能不能复制?”雷曼又问道。 以雷曼犀利的眼光,自然不难看出,“冰源”系列啤酒,才是对百威英博最大的威胁。 这款产品竞争力太强了,自带“冰镇”效果而又廉价,想想,这在不少缺电缺冰箱的低端市场,是怎样的一个“大杀器”? 百威英博是更看重高端市场没错,但不意味着可以看着低端市场全面失守。 但布里托摇摇头:“按照目前我们掌握的资料,很难!因为清源啤酒掌握了最关键的啤酒花原料。” 雷曼抬头,轻声道:“既然这样……将清源啤酒买下来,有没有把握?” 布里托没有任何意外之色。 在啤酒界,百威英博可以说是“曹操”,这并不仅仅指其“奸诈”,更多的是指其成就霸业的魄力和雄心。 有个说法是,啤酒工业的发源地在欧洲,最好的啤酒在欧洲,人均啤酒消费量最大的是欧洲,但是,最大的啤酒企业却不是欧洲的。 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是,欧洲人会酿酒,会创新产品,会在营销上完美契合消费者痛点,但是,在资本运作层面,不如在商场久经征战的、商业风格略带狂野的美国人或者巴西人。 ——百威英博最大的股东雷曼是巴西人没错,但它真正登上世界大舞台还是因为其收购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美国百威啤酒,将行业资本证券化后,才被华尔街的财团们接纳为行业的巨头,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百威英博最让竞争对手胆寒的,是一套娴熟的“贪吃蛇”战略——动用杠杆进行收购,然后以铁血手段对管理团队进行清理,砍掉原团队中不必要的花费,无限挤压成本,重新打造出一个超强的管理团队,对品牌进行再建设,积累资金,为下一次的收购蓄力。 但这次,布里托沉吟半晌后,道:“这也很困难……而且,要想拿下清源啤酒,我们要有大出血的准备。” “只要能将未来最大的对手扼杀,多大的代价都值得!”雷曼顺手一摆,对这位帮助自己成就啤酒霸业战功最显赫的大将,他喜欢直言不讳,“用520亿美元收购百威,我们都成功了,难道拿下一个中国公司还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这个时候的他眼神闪着血光,哪里有半分老态,完全是枭雄之姿。 布里托却是目光闪了闪,缓缓道:“恐怕……我们确实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 第478章 惊天报价 8月,一宗突如其来的收购案引起了业界的轰动! 世界第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向中国第一大啤酒商清源啤酒提出收购意向,收购报价是——230亿美元! 这个级别的收购,即使放在国际上,也是够引人瞩目的了。 一时间,全球各大财经媒体都在摸寻,这个清源啤酒究竟是何方神圣? 而放在国内,这一前所未有的收购报价震动了全国。 ——无论从体量还是从商业难度来看,这项高达230亿美元的收购案都可能创造历史!